财新传媒
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专题

李剑阁:平等社会保障无法一蹴而就

2012年11月17日 18:20
T中
解决社会公平问题,不能只是抱怨制度,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艰难,进行耐心而理性的探索

  【财新网】(记者 任重远)平等社会保障无法一蹴而就,必须理性探索,同时保障激励机制。11月17日,在“2012财新峰会:中国与世界”上,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发布如上观点。

 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之大,医疗、教育等领域的不平等现象早已引发广泛关注。李剑阁认为,解决这一问题,不能只是抱怨制度,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艰难,进行耐心而理性的探索。

  他说,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距是个客观现实。即便是城市,不同人群之间也非完全相同,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也有差别。要想弥补这个差距,要么提高低水平人群的社保待遇,要么降低高水平人群的社保待遇,或者取一个中间线。对于后两个选项来说,必然要降低某部分群体的生活待遇,导致抵触情绪。而提高低水平人群的待遇,更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  李剑阁曾担任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,负责过全国社保制度的改革,并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。他也以此举例,对自己的观点做出说明。

  他认为,十年前“新农合”制度启动时,一个很重要的困难,就是说服财政部提供相应资金。鉴于中国八亿的农民基数,即便要求财政每年为每人投入一块钱,加起来也有八亿。而在此之前,政府从未为农民看病提供过任何补贴。虽然开始也曾遭遇拒绝,然而最终,一个“三三制”的方案还是得以出台,每个农民每年可以得到30块的医疗保障:个人支付三分之一,地方财政支付三分之一,中央财政支付三分之一。

  李剑阁称,据他了解,现在全国每个农民每年可以享受到的医疗保险,已经可以达到260到300块钱,如果仍以八亿人口计算,需要为此支付两千多亿。虽然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,进步也已非常明显。

  李剑阁表示,从道德上,每个老百姓个人无法支付的医疗费用,政府都应为其买单。但具体实施起来,现在还不现实。例如,美国只有三亿人口,每年的医疗支出便占到了其GDP的17%,超过中国全年的GDP。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,什么样的医疗保障水平才符合国情,依然有待讨论和探索。

  李剑阁还强调,在重视社会保障提高的同时,必须继续坚持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,否则,只会回到大锅饭时代,让大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均贫富。■

责任编辑:段宏庆
版面编辑:王永

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如有意愿转载,请发邮件至hello@caixin.com,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,方可转载。

推荐阅读
财新移动
说说你的看法...
分享
取消
发送
注册
 分享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