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
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专题

周小川总结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

2012年11月17日 19:58
T中
中国现阶段存在过热冲动,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;货币政策具有多重目标,与体制转轨相关;调节手段逐步转向更加市场化;应对本轮危机快速反应、力度充分、适时退出
news 原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。 CFP

  【财新网】(记者 于海荣)央行行长周小川11月17日在“2012财新峰会:中国与世界”主题演讲中称,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“过热冲动”,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。

  为时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,周小川全面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,并以十个特点来概括。

  他称,中国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,“软约束”的现象依然存在,尤其是各地方举债、上项目的动力都很强,都希望“银根”松一些,容易造成经济易热不易冷、潜在通胀压力较大等问题。

  同时,亚洲金融危机以后,亚洲国家普遍趋向保守,扩大出口,中国也不例外,在较长时间里面临着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,外汇大量流入导致流动性被动投放较多,也对物价形成了压力。

  他称,基于这样的判断,央行始终将货币政策作为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主要防线。

 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一样,货币政策盯住单一目标。中国货币政策具有多重目标,即维护低通胀,推动经济合理增长,保持较为充分的就业,及维护国际收支平衡。

  周小川称,多目标制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有关。在转轨过程中,中国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消除价格扭曲,转向市场化的价格体制。“如果只关注低通胀,就会对任何价格改革持抵制态度,使央行陷入尴尬局面。”

  金融机构是否稳健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的关键。新世纪以来,中国加快了银行体系改革,周小川将之称为“在线修复”,“因为经济运行没法中断,机器要继续运转,同时更换问题部件”。通过使金融机构健康化,确保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同时,也保持金融稳定。

  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,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直接干预、直接指令,转向更加市场化的手段。周小川称,现在常说的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,“用得好的话,都是市场化调节手段”。他也承认,有时还会经济手段与一些行政手段并用,导致政策力度波动过大。

  他举例称,2004年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收紧“银根”的经济手段与收紧“地根”的行政手段并用,短期确实见效比较快,但“地根”的使用也对财政、货币政策工具产生制约,而且中长期看其顺周期性较强,不太适合作为常规性、市场化的总需求管理工具。

  对于汇率改革的历程,周小川回顾称,其顺序应在银行部门改革之后,改革时机上需要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相对平稳。随着汇率浮动区间逐渐扩大,他称,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,对外失衡程度大幅降低。

  根据国家外管局的统计,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,2011年已降至2.8%,落入国际社会公认的均衡区间。

  对持续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,央行采用发行央行票据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、回购以及掉期交易等工具对冲。周小川称,这些工具经过配合,能起到对冲流动性的作用,他同时表示,这些工具都有争议,每一次调整都会引发讨论。

  2011年中国在全球率先启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。周小川称,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,从危机中复苏早,但也可能会很快过热,从货币政策讲,“中国有条件也有必要率先引入宏观审慎框架。”

  目前金融宏观逆周期式调控的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、利率、存款准备金率、资本监管要求等。尽管有些工具现在并未使用,周小川称,不要着急将其从工具箱中剔除,先保留下来,过一段时间再决定。

  周小川将央行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总结为以下几点:不断改进货币政策的目标、工具、度量与传导机制,改进统计分析与预测的科学性;危机应对要果断有力,以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;增强政策前瞻性,针对形势的特殊需要来决定政策的出台和退出,要更加倚重市场机制;把短期危机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结合起来等等。█

  附:金融宏观调控十个特点

  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“过热冲动”,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

  中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目标制

  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的健康化,强调在线恢复和紧急救助

  货币政策的手段上,从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手段逐步转向更加市场化的手段

  适应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变化,准确把握汇率改革进程

  面对阶段性的国际收支双顺差,政策基点是做好流动性对冲

  率先启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,丰富货币政策的工具箱

  配合金融改革进程来把握利率市场化和利差形成

  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,货币政策快速反应、力度充分、适时退出

  不断测算产出缺口、潜在增长能力和供求结构匹配性

  

责任编辑:朱长征
版面编辑:张兰太

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如有意愿转载,请发邮件至hello@caixin.com,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,方可转载。

推荐阅读

习近平启程访欧 马克龙抒对中国全球角色看法

专栏|尴尬的日元(附视频)

{{最新周刊导播|造船业制裁之危、AI大模型路线之争、电动自行车火灾之痛,背后各有因果

心智|当人生叙事陷入自我设限

吕奕:失去管束的咬钱金蟾|特稿精选

财新移动
说说你的看法...
分享
取消
发送
注册
 分享成功